遵循“预防为主,综合治理”的方针,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,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,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。 1、农业防治:开发新茶园时,选用对当地主要病虫抗性较强的品种;分批、多次采摘新梢,抑制假眼小绿叶蝉、炭疽病等危害芽叶的病虫害;秋末初冬宜结合施基肥,进行茶园深耕,减少翌年在土壤中越冬害虫的种群密度;将茶园根际附近的落叶及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,可有效防治叶病类和在表土中越冬的害虫。 2、物理防治:采用人工捕杀,减轻茶毛虫、茶蚕、蓑蛾类及茶丽纹象甲等害虫危害;利用害虫的趋性,进行灯光诱杀、色板诱杀或异性诱杀;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及时清除杂草。 3、生物防治:利用天敌防治害虫,注意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草蛉、瓢虫、捕食螨、寄生蜂、食虫鸟等有益生物;利用生物源农药防治,以菌治虫,利用白僵菌891 防治茶丽纹象甲,利用韦柏虫座孢菌防治黑刺粉虱、椰园蚧,利用茶毛虫病毒制剂“8010”防治茶毛虫等。 4、非生产季节宜选用矿物源农药:秋茶季结束后全园喷施0.5~1Bé石硫合剂封园,以减少越冬病虫基数。 |